查看原文
其他

【PF】众创空间的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构建及规划应对

2016-09-29 guihuashizazhi 规划师杂志
 点击蓝字快速关注规划师杂志
伴随着技术创新和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创客运动席卷全球,由此孕育而生的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空间载体,正在多地出现,并成为塑造城市空间的新模式。基于此,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职于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周素红,武汉市土地利用与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裴亚新在《规划师》2016年第9期撰文,梳理众创空间产生的动因,探讨规划应对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的构建是众创空间产生的基础和核心,文章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的组织模式和网络构建,认为投资主体、运营主体、使用主体和生产性服务机构等是构建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的主体;入驻个体和团队间的咨询联系、情感联系和合作联系等非正式联系构成了内部联系网络,而各内部主体与外界的生产性服务企业间的业务联系则构成了外部联系网络,二者共同影响众创空间的选址和空间利用方式,是其得以发展的基础。进而分别从规划选址、社会环境建设和微空间设计等维度,构建众创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内容体系,为创新城市规划提供思路。
众创空间的非正式创新网络构建
广义的众创空间包括区域尺度的创新产业集群空间和微观尺度的众创空间。前者由来已久,表现为以实体业务协作和正式创新网络联系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区,如硅谷、128公路、“第三意大利”、北京中关村和台湾新竹等;后者表现为以非正式联系和非正式创新网络构建为基础的中微观层面创新空间,即狭义的众创空间,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空间表现形式,也是本文研究关注的重点。创新及创新网络的构建是众创空间产生的前提。进入21世纪以来,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关系转向”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联系与网络,而很多证据显示,现代创新过程已经变成了一种网络过程Freeman由此提出创新网络的概念,他总结了自1980年以来的关于创新网络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扩展,提出企业与大学、政府研究所、咨询企业、研究中心之间的正式网络与非正式联系网络对于创新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而个人属性中的信任、自信或者畏惧都在网络运行中扮演重要角色;技术的进步引发了网络的变化,表现为创新网络形成方式的改变可见,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网络构建的过程。一方面,创新网络的形成使得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相关企业在分享创新资源、利用知识外溢效应与降低创新风险方面有着潜在的优势,并在微观层面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研发合作、技术互补和人才流动,强化他们在空间上的集聚;另一方面,这种集聚的形成与发展又不断促进周边创新网络的建设与完善,促进地区的整体发展。因此,创新网络成为塑造新产业空间的重要动力。然而,已有关于创新网络的研究主要针对的物质空间载体是产业集群区,与新型众创空间在不同尺度上的创新网络构建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的创新网络构建以正式联系网络为主,后者则更强化了非正式联系网络的作用。本文重点对非正式联系网络进行专门的研究。1
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的特征
非正式联系网络是与正式联系网络相对的概念,学界对此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认为,正式联系是指基于正式合同的创新联系,如由战略联盟、技术研究共同体和合资等形成的合作关系;非正式联系则指没有正式合同的创新联系,如由企业延生、人才流动和长期贸易网络等形成的社会关系。二者被认为是推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进步的重要因素。其中,非正式联系网络是指人们在日常的工作与互动过程中,经过较长时间的相处,基于共同的爱好和利益或者情感关系联结起来的群体网络。这类网络在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中有较多的研究。具体而言,非正式联系网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结构松散,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相对的,正式联系网络的形成是由企业以任务或命令的形式来约束和驱动的,具有一定的被动性。由上述的分析可知,非正式联系网络与正式联系网络是基于联系的视角对创新网络进行的分类,两个概念之间并不是对立的,非正式联系网络与正式联系网络也不会单独存在,在多数活动中都是协同发生作用的,从其在创新网络中发挥的作用看,二者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 表 1)。非正式联系网络在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研究主要着眼于对创新网络“非正式”属性的探究,“非正式联系网络”“非正式联系”“非正式交流”等相关概念都被频繁使用。研究普遍认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非正式联系是技术和知识在集群内快速传递的路径与渠道,同时非正式联系的类型和形成过程也受到关注。但总体上,当前的研究成果仍存在很多不足,对非正式制度形成的原因与影响机制的研究还不够丰富也不够深入,且除了区域与地方尺度,尚缺乏其他尺度与维度的研究在非正式联系网络类型的分类方面,以网络作用的范围为依据,可以分为企业内部非正式联系网络与企业外部非正式联系网络。内部非正式联系网络是指企业内员工在工作与非工作环境下产生的联系;外部非正式联系网络是指员工与非本企业人员建立起来的工作或情感联系等。前者与空间内部的使用有关,而后者则对区位选址产生影响。此外,以网络联系建立的方式为依据,可以划分为咨询网络、情感网络和业务网络等,其中信任是非正式联系网络建立的基础,而信任文化的建设需要一定的保障机制,众创空间的合理组织和运营有利于构建上述文化。因此,本文分别从这两个维度分析众创空间的创新网络类型以及对其区位选址与内部空间组织的影响。2
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的构建机制
为了分析众创空间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的构建机制,需要分析其关注领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进而梳理众创空间各相关主体的关系和运营机制。(1)众创空间的关注领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
本文通过浏览深圳42家众创空间的官网,以及查找其他互联网资料,统计众创空间运营方关注的领域和提供的服务类型。数据显示,已有的众创空间的关注领域集中在高科技行业(如智能硬件、机器人、3D打印技术、基因技术及生物工程等),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Technology, Media, Telecom,简称“TMT”,如移动互联网、软件工程、游戏及网络新媒体等)以及咨询行业(如教育培训等)。其中,高科技行业占据50%的较高比例,TMT行业次之,咨询行业最低。需要指出的是,众创空间所关注的领域多是复合的。 大多数众创空间通过实行会员制以进行收费与管理。因此,其服务对象是不同类型的会员,主要分为个人会员和团队会员两类,两者享受相同的服务,差异在于个人会员多是出于对某一类创新事物的兴趣,以个人的形式参与众创空间的活动,并不一定有固定的工作卡位,是灵活自由的参与个体,如柴火空间与Techspace中的会员。这些众创空间一般物业面积并不大,多为开敞的空间,其中安置多个工作台,方便会员进行头脑风暴和一起动手制作。团队会员大多都是已经成型的初创企业,他们以团队入驻的形式拥有固定的集体办公卡位,类似于公司,他们在众创空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团队的工作,有着长期、稳定、规律的活动。以团队会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众创空间比较多,是目前最主要的会员构成类型。对于入驻众创空间的创客团队而言,由于正处于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所拥有的可能仅仅是一个想法,而要使项目被成功孵化,到后面成立公司,完成创业,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装置设备、天使投资、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等知识、技能与资源等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众创空间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在这些方面进行补充。众创空间为创客团队提供的服务可归为以下三类:①第一类是提供联合办公的物质空间。众创空间作为载体提供工作空间给创客团队,这些空间的类型有完全开敞型的大空间,也有标准化了的小型封闭办公室,氛围开放,较多的公共空间提升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进了信息流通与人际交往。②第二类是提供一般性工作设备或者根据创客团队所从事的行业差别,提供高端硬件设备,如3D打印机等。③第三类是提供投融资以及其他创业服务,包括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与财务咨询等功能。基本上多数众创空间都具备这三项功能,并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来吸引创客团队的入驻。总的来说,众创空间不仅是创业者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还是一个能够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团队融合、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及媒体资讯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的生态体系。(2)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与网络构建机制上述众创空间的关注领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与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有很大的相关性。其关注领域会影响服务对象对其的选择,服务对象的类型又会影响其提供服务功能的类型,而功能类型则影响其运营模式,运营模式也同样反过来影响着服务功能以及关注领域的调整。本文通过梳理资料与实地调研访谈,绘制出众创空间的主要运营模式(图1)。其中,众创空间在运作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分为投资主体、运营主体、使用主体和生产性服务机构四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众创空间的主要运营模式。①投资主体。投资主体的投资是众创空间目前资金的主要来源,一般是由单个企业直接投资或多个企业联合投资,也有部分是由政府机构投资,主要是由政府某个部门和大学或研究院合作进行物业支持或资金支持。资金的主要去向是用于为入驻企业服务,或者投资给认为有潜力的项目。② 运营主体。运营主体负责众创空间的日常运行事务,是执行机构。它承担的主要职责有两项:一是负责物质空间和设备的营运,向入驻企业提供日常工作所需的设备、工作环境等,大部分众创空间对于入驻团队以会员制的形式按照租位时间的长短收取工位租金、承办活动的佣金;二是服务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投融资及其他创业服务,主要包括投融资及对接、提供媒体资源等社会资源、创新创业培训、团队融合及工商注册等社会性质的服务。③ 使用主体。使用主体主要是入驻众创空间的个体、团队或已成型的初创企业。创客团队的入驻首先要进行项目申请,众创空间运营方评估其项目价值,判断其发展前景之后,签订入驻协议,同时入驻的时间是有期限的,这个期限是与创客团队的发展紧密相关的。一般来说,创客团队创业的周期为半年到一年,在一年的时间内,如果创客团队能够获得天使投资,企业发展走向正规,大部分创客团队就会搬出去,开始组建自己的公司,稳定地进行运营。如果在一年的时间内,创客团队的创业不顺利,这个团队或将解散或去其他众创空间看能否获得投资,从而搬出当前的众创空间。在入驻的这段时间内,入驻团队或企业将享受到众创空间提供的工作空间与其他多种类型的服务,而入驻团队成员之间也会因为朝夕相处而相互产生了解,对于一些行业动态、技术问题等相互咨询,不同企业的成员之间进而产生工作之外的情感联系,也可能会促成两家企业的技术或商业合作。总结起来,企业与企业之间有可能会产生咨询联系、情感联系等内部非正式联系网络和技术、商业合作的内部正式合作网络。④生产性服务机构。生产性服务机构主要是为入驻企业提供众创空间功能之外的服务,生产性服务类型包括:专业服务,如法律、会计;信息和中介服务,如金融保险服务、展贸服务等。高校和制造业零售商家也是入驻企业比较常联系的机构,所以被纳入生产性服务机构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与众创空间内部网络相比,入驻企业与生产性服务机构的联系即为外部网络。综上所述,众创空间的基本运营模式与网络构建机制为:由投资方为众创空间的运营提供资金和物业支持,这些资金和物业由众创空间运营方进行分配与利用,形成众创空间为入驻团队提供的特色服务,以此来吸引创客团队的入驻。创客团队通过运营方的项目评估之后入驻众创空间,与一同入驻的企业之间产生咨询、情感等内部非正式联系和合作等内部正式联系,这些联系共同构建了内部联系网络。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机构补足了众创空间为创客团队提供不了的生产性服务,从而形成入驻团队的对外业务联系,进而构建了外部联系网络。这两层网络共同促进了众创空间及其会员的发展。
基于众创空间非正式联系网络构建的规划应对
上述分析表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创客空间的宏观发展,而创新网络的构建则是决定众创空间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对外联系网络和内部联系网络。前者以众创空间中的团队与其所处区位周边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正式业务联系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众创空间的宏观区位选址并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要求。即根据其关注领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选择方便与上述要素产生联系的空间区位,如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现有商务中心、高校和博览机构等,推动土地利用更新。后者以众创空间内部团队和个体的情感联系、咨询联系和合作联系等正式与非正式联系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众创空间内部空间的组织和使用。因此,需要从政策制定、区位选址和微空间设计指引三个方面引导众创空间的良性发展。1理性制定政策,避免跟风热潮导致众创空间的低门槛蔓延众创空间创新网络的构建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包括创新文化、创客群体以及具有一定成本竞争力的物质空间载体等。因此,各地需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找准定位,出台合理的激励和引导政策,避免盲目跟风导致众创空间的低门槛蔓延和无序发展。笔者通过对深圳市众创空间的调研发现,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考察柴火空间之后,众创空间的数量增长迅速,这种增长是基于社会力量的推动,包括政府机构、大型企业和创业企业,尤其是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理智的,需要有更多深入而理性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将之前的各种孵化器等升级改造变成众创空间,或者过分模仿国外创客空间的空间形式而忽略其内涵。政府也需要对众创空间项目在资金支持方面予以更严格的审核,不能又变成挂着众创空间名目的房地产项目。2根据众创空间的类型和对外联系网络的构建特征,合理制定选址和用地规划指引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发现,众创空间有着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别,不同众创空间的关注领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等都不同,存在不同的区位需求、运营模式以及企业对外联系业务需求等。因此,在众创空间规划选址和用地方面需要考虑以下方面:(1)制定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的规划选址指引,从城市宏观层面进行空间上的引导。(2)适度推进土地混合使用的编制指引。由于众创空间的生产模式往往集设计研发、原型制作、商业运营和成品小批量生产多个环节于一体,既非纯粹的商业商务活动,又非传统的工业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对传统产业用地类型进行相应的调整,适应新的具有一定混合特性的用地类型需求。(3) 改造和升级已有创新产业空间。有效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利用政策工具,鼓励在这些区域构建仪器设备和软环境资源共享的机制,建设注入众创空间元素的升级版创新产业集群区域,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与开放式的服务模式,优化和完善现有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及运营机制,形成“互帮互助”“用户互动”“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与国外的创客空间不同,这些众创空间大多是在政府和企业的推动或引导下形成的,其后期的运营和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引入众创空间时,要考虑这些空间与当地产业的匹配性,让众创空间具备更好的发展基础。(4)利用众创空间的市场需求,推动旧城更新规划和建设。通过众创空间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创新活动对产业的促进作用,推动旧城用地的再开发利用,使之成为旧城改造复兴的新动力。因此,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引导旧城有序更新。(5) 构建特色化的城市空间。政府可在宏观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对众创空间的运营进行特色化引导,突出特点,有助于对创客团队进行更有效的帮助与支持。同时,也能使众创空间避免出现过于空泛定位及目标而低效率集聚的现象。3根据众创空间的内部联系网络构建特征,合理制定微空间设计指引上文的分析表明,情感网络和咨询网络等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对众创空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网络的构建需要相应的空间载体,包括办公空间、交流空间、共享的公共空间甚至虚拟的社区空间等,并促成线上线下的各类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有必要结合内部创新网络构建的需求,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众创空间内部联系网络构建的微空间规划和设计指引。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6年9期众创空间的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构建及规划应对
 转载须知由规划师杂志原创文章请遵循以下转载要求:微信公众号请于文章发布两天后转载,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